有没有从一到十,有数字的拜年成语
没有,从一到十的拜年用的词语不全是成语,二、四、七、八、九的不是成语。
从一到十的拜年用的词语,分别是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1、一帆风顺【yī fān fēng shùn】,意思是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释义:确信帆船只需行一天,就可以乘风到达千里之外。
2、二龙腾飞【èr lóng téng fēi 】,意思是两只龙在空中飞舞,比喻人成功后的生活。二龙腾飞不是成语。
3、三羊开泰【sān yáng kāi tài】,也作三阳开泰。古代阳与羊同音,羊即为阳。《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出处:
(1)西周·周文王姬昌《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
释义:正月,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兴盛之象。
(2)元·脱脱、阿鲁图等《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释义: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好运即将降临之意。
4、四季平安【sì jì píng ān】,用于祝福别人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四季平安不是成语。
5、五福临门【wǔ fú lín mén】,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用于祝福别人有幸福美满的人生。
出处:前10世纪·先秦诸子《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释义: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6、六六大顺【liù liù dà shùn】,本指农历六月初六。多用于祝福中年人士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有成,身体健康。
出处:春秋末年·鲁国左丘明《左传》:“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此数者累谓六顺也。”
释义:君主仁义、臣子本分、父母慈爱、孩子孝顺、兄长有爱、弟弟尊敬,这些合起来称之为六顺。
7、七星高照【qī xīng gāo zhào】,七星指福星,禄星,寿星,月老,七政星,文曲星,武曲星。七星高照不是成语。
8、八方来财【bā fāng lái cái】,八方是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这八个方向,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所有方向的财富,都汇聚到你这里来。 祝福人发财的词语。八方来财不是成语。
9、九九同心【jiǔ jiǔ tóng xīn】,形容团结和睦。九九同心不是成语。
10、十全十美【shí quán shí měi】,意思是指十分完美,毫无欠缺,可以用于祝福别人生活工作十全十美。
出处:两汉之间·周公旦《周礼·天官冢宰下·医师》:“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
释义:年终,考核医师的治疗的效果,确定给予医师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
扩展资料
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早年和晚年都属避免遗憾的应急或补救性质,民间有谚语:有心拜年十晚。
古时“拜年”一词原指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拜年、短信拜年、网络拜年等。
其他拜年的词语:百事亨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紫气东来、冰河解冻。财源滚滚、日金斗金、人寿年丰、日新月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花开富贵、竹报平安。阖家欢乐、益寿延年、载歌载舞、高跷花船、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传统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十五贴对联十六爬桥 “元夕万家宴,宵月千里明。”元宵节这天是农历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根据1996年出版的《泰山民俗》一书中的记载,为庆祝元宵节,人们除了制作各种彩灯外,还在院里院外贴满对联,内容大多与月亮有关,反映了当时都市的元宵节盛况。 现如今,很多人都知道春节要贴春联,已鲜有人知道元宵节还要贴对联。家住岱宗坊附近的王大爷说:“小时候,家里有个小院子,元宵节这天我们会贴对联,但是后来住了楼房,就没有再贴过。”回忆起小时候元宵节的习俗,王大爷说,有些习俗已经被人们淡忘了,城市里过节的氛围也越来越淡。 据记载,农历正月十六这天还有爬桥的习俗,就是早晨起床或吃过早饭之后,到村外河沟的桥上来回走一趟,还有人专门扶着老人去爬桥,希望来年身强力壮,永远健康。此外,在农村整个正月里主要是走亲访友、说笑讲故事、举办文艺活动。“玩故事”是其中最重要的节目,往往是百姓自发组织故事队编排表演节目。《水浒传》中的元宵节 施耐庵的《水浒传》,讲述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将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书中先后3次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元宵节,把花灯的美丽和紧张的情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宋朝元宵节的盛况。 对水浒文化颇有研究的泰山学者刘传录说:“《水浒传》中描写了清风镇元宵节、大名府元宵节和开封府元宵节。其中,大名府的元宵节是‘照依东京体例,通宵不禁,十三至十七放灯五夜’,由此看来,大名府和东京汴梁都是放假五天,五天都通宵达旦狂欢。” 刘传录说,元宵节是宋朝人的狂欢节,全国上下到处是灯的海洋。根据《水浒传》中的描述,元宵节时各地州府把自己最拿手的灯送到东京展览,梁山劫去莱州进贡的五架灯,其中的“玉棚玲珑九华灯”就是“上下通计九九八十一盏”的组灯。 此外,元宵节也是一个服装穿戴展示秀,其中,全民戴花是一大亮点。“宋江等人正月十一进京赏灯谋求招安,东京城到处‘往来锦衣花帽之人,纷纷挤挤,各有服色’。柴进、燕青在东京酒楼上,‘凭栏望时,见班直人等多从内里出入,襆头边各簪翠叶花一朵’,一位姓王的班直告诉他们:徽宗给每个班直‘皆赐衣袄一领,翠叶一枝’,原来戴在头上的翠叶是进出皇宫的通行证。”元宵节里的吃喝玩乐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 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曰元宝。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工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粱米面等。 元宵节少不了的就是赏花灯、猜灯谜。 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2万多人。
花楼什么意思(古代花楼是什么意思)
摩梭族年轻女子居住的楼房,以便她们单独结交"阿祖".
你知道哪些秦腔的曲目呢
一,八件衣,二,五郎出家,三,包公陪情,四,庵堂认母,五,打金枝,六,周仁回府,七,断桥,八,火焰驹,九,滩,十,劈山救母,十一,三击掌,十二,三滴血,十三,四郎探母,十四,五典坡,十五,铡美案,十六,西湖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