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王者荣耀四大美女谁最美
目前王者荣耀的英雄已经有100个,而新皮肤也有三百多款,官方对于英雄的新皮肤一直都没有停止设计,比如阿轲的迷踪丽影皮肤、刘邦的夺宝奇兵皮肤等等。貂蝉的皮肤模型被优化,而西施的新皮肤也曝光了!玩家等了那么久终于等到了王者荣耀四大美女齐聚,并且这四个美女皮肤都很好看。众所周知,四大美女分别是貂蝉、西施、杨玉环和王昭君。其中,上架最早的皮肤是西施的皮肤,其他三款皮肤还在设计中。我认为这四个英雄可以出一套专属古风服饰的皮肤,毕竟她们四个美女是颜值的代表,在衣服模型上肯定是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并且一定要有古风元素才能体现出她们是古代的美女。貂蝉的皮肤已经在优化,并且貂蝉的皮肤是经典模型原画,只不过被官方升级,所以在皮肤质量上肯定是高级很多。根据王者荣耀官方的皮肤更新速度来看,其他美女的皮肤很快就会设计出来,到时候四大美女就可以齐聚。我觉得貂蝉的发型可以适当调整一下,毕竟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要是换成别的发型就会显得更加好看一点。西施的皮肤模型被曝光出来了以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很熟悉,因为这款皮肤以青蓝色的颜色为主色调,跟小乔的青蛇皮肤主色调是相同的。并且在皮肤模型上西施给人一种娇小玲珑的感觉,显得非常纯真可爱,看来王者荣耀新皮肤大多数都是以清纯可爱为主要风格,毕竟大乔白蛇皮肤、小乔青蛇皮肤和西施的新皮肤都是非常纯真可爱的。这就不得不让想到其他两款皮肤会不会也是和西施一样的款式呢?虽然姿势的新皮肤模型已经出来,但是目前还属于半成品,并且还要经过后期的优化处理,这样看来四大美女齐聚还是要等一些时日了,但是官方更新皮肤的速度那么快,想必不会让玩家等太久。其实,王者荣耀每个赛季都会出很多新皮肤,特别是今年的皮肤是有史以来更新得最多的一年。等到四大美女齐聚以后,玩家的库存又多了几款新皮肤,毕竟这么好看的皮肤肯定是不能错过的。因此,玩家一定要提前存好点券,毕竟这四款皮肤很快就要上架,千万不要错过了这么好看的皮肤。
北齐唯一的女宰相陆令萱到底是个什么人
一部《陆贞传奇》又蒙住了世人的眼睛,剧中的陆贞,原型就是陆令萱。与剧中情节完全不同,陆令萱没有协助高家父子振兴北齐,而是在她的弄权之下,把北齐带向灭亡!题干称陆令萱为“亡国妖女”十分恰当。电视剧唯一能反应历史的就是“传奇”二字,陆令萱从一个奴隶,翻身为“女宰相”,后宫前朝,她都能呼风唤雨,把北齐朝政搅得乌烟瘴气。包括高叡、高俨、斛律光这样的国家柱石,都败在她的手下,直到北齐灰飞烟灭。从奴隶到封君陆令萱的名字看起来像汉人,其实她是地地道道的鲜卑人。她的丈夫骆超因为谋反罪被杀,她被罚入宫廷为奴,那时她的儿子尚在哺乳期。可就是因为哺乳期,陆令萱因祸得福,她被分配给长广王高湛的儿子高纬当乳母。高纬从小吃陆令萱的奶长大,又是陆令萱一手带大,情同母子,高纬也以“乾阿你”(母亲)称呼陆令萱。“乾阿你”读起来太费劲,你可以读成“掐你”,事实上,高纬的命运,从此被陆令萱“掐”住了。不久,天上掉馅饼的事发生了,孝昭帝高演迫于压力,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弟弟高湛,才五岁的小高纬瞬间晋升为太子,陆令萱这个“掐你”,也跟着时来运转了。因为把太子抚养得既健康又懂事,高湛和胡皇后对陆令萱赞赏有加。不久,高湛给陆令萱脱去贱籍,还给她封了郡君。封君,只有公主和重臣之妻才有的荣耀,相当于“女侯爷”。你看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靠奶水足也能成就大事业!无冕太后高湛继承了祖上荒淫无道的光荣传统,因为天上有彗星出现,被太史官一忽悠,竟然将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儿子高纬,当起了太上皇。不过,高湛的太上皇也仅仅做了四年就驾崩了。高纬亲政了,“掐你”迎来人生的阳光灿烂时期!阳光总在风雨后,陆令萱的风雨就是胡太后,人家毕竟是高纬的亲“掐你”,俩人围绕着高纬开“掐”。本来为高纬选皇后就是一次好的契机,可惜被高湛生前“挪用”了,他为高纬指定了太尉斛律光的女儿为皇后。胡太后退而求其次,将自己的侄女送到儿子身边做了昭仪。陆令萱好酸楚,娘家没人,谁让自己太卑微了呢。不过,她发现小高纬的眼神不在斛律氏的身上,总是在皇后的小侍女穆黄花身上游移。陆令萱笑了,闺女,要不要“掐你”一下?穆黄花绝不是省油的灯,二话不说倒头就拜,成了陆令萱的养女。第二年,穆黄花就给高纬生下了一个儿子。斛律皇后不受宠,没生子,陆令萱展开她的活动能力,将穆黄花的儿子过继给斛律皇后,变成了嫡子,并顺利地被立为太子!斛律皇后凭空得了个儿子,也算有了个精神安慰,对陆令萱心存感激。穆黄花更不用说,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未来可期呐,全拜“掐你”所赐!顿时,陆令萱人气暴涨!相反,亲“掐你”却因为“偷嘴”被抓了现行,人气暴跌。原来胡太后不甘寂寞,高湛在世的时候,就与大臣和士开有一腿。高湛死后,她更加奔放,把和尚都搞到宫里来了。高纬气得暴跳如雷,也不能真的“掐”妈啊,就将她圈居北宫,幽禁了一年多。亲的掐下去了,假的信心爆棚——我为什么不能当皇太后?脑洞开得实在太大,乳母想代替家母,真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呐!事实上,陆令萱的脑洞超大,后来结果证明,只有你不敢想的,没有做不到的!按理来说,这时候陆令萱已经获得“太姬”称号,虽然有点不伦不类,也该满足了,但她要向皇太后努力。这时候她的第一个爪牙出现了:一个集才华与无耻于一身,合刚正与奸邪于一体的北齐刽子手,祖珽。祖珽官拜侍中、尚书左仆射,宰辅级的大人物,却心甘情愿,做了陆令萱的捧脚汉。祖珽为陆令萱谋立太后,大造,他说:“太姬虽云妇人,实是雄杰,女娲已来无有也!”敢比作女娲第二,历史上再无二例。如此恬不知耻的说法,受到了斛律光等人怒斥,太姬终究没能如愿变成太后。陆令萱只能哀叹,当初怎么没想办法跑高湛龙床上睡一觉呢!没沾过龙恩,就上不了台面,什么世道!看来只能当当无冕太后了,穆黄花跳出来:亲爱的“掐你”,你女儿我沾过龙恩!陆令萱点点头,行,便宜你吧。在斗倒斛律光后,斛律皇后不出意料地被,皇位空缺。穆黄花扭动婀娜的小蛮腰,向皇后宝座款款而来,却被胡太后一把拦住:我们家侄女的位置,轮得到你吗?胡昭仪抢先一步,成了小胡皇后。面对眼泪鼻涕的穆黄花,陆令萱脑洞再次大开,她施展浑身魔力,竟然将穆黄花捧上了“左皇后”的位置。自周公创立《周礼》以来,的婚姻,一直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嫡妻只有一位,穆黄花的“左皇后”仅此一例!左,怎么听都有点别扭,山寨味太浓!穆黄花三头两日对“掐你”哭诉。陆令萱微微一笑,去掉“左”字有何难?她找到胡太后,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对胡太后说:你说皇后是您亲侄女,富贵都是您给的,怎么一点不知道感恩呐,竟然四处散布谣言,说你又跟和尚乱睡,连下人都不忍听!胡太后因为裤腰带不紧,被儿子囚禁一年多,最忌讳别人拿这个戳她短,被陆令萱一下子挑成“糊太后”了。她立刻让人召来侄女,可怜的胡皇后,根本不知道咋回事,就被一群如狼似虎的宫奴摁住,强行剃光了头!和尚,我让你做和尚!胡太后不由分说,让人将她遣送回娘家,主动帮穆黄花倒出了皇后位置。从此,母女俩一个是无冕太后,一个是六宫之主,后宫的事陆令萱一个人说了算。伸向前朝的触角如果仅限于后宫,那不是女人们干的事吗?我陆令萱......咳咳......不管啥了,我得当宰相!高纬忙于享乐,对陆令萱言听计从,真的就任命陆令萱为侍中。侍中本不是官职,乃皇帝的政策顾问,后来慢慢变成朝廷的核心人物,只要加“侍中”,就是宰相。让一个后宫女官出任侍中,估计发明侍中职位的汉武帝,在地下惊得掐自己大腿。满朝的大臣回过味来了,敢情坐在龙椅上的是木偶,线攥在陆令萱手上呐,于是分封拜码头。除了上面说的祖珽外,陆令萱又成了两位重臣的“掐你”。一位叫高阿那肱,尚书右仆射,副宰相,另一位有点辣眼睛,淮阳王、尚书令和士开。没错,就是那位跟胡太后有一腿的和士开!论年龄,和士开恐怕不一定比陆令萱小,但一点不妨碍他叫娘,只是不知道胡太后怎么想。朝中的宰相、副宰相们,都纷纷拜倒在陆令萱的脚下,她不光做了后宫的主,北齐天下的主,也得由她做!北齐“伐木工”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女主当家的事,有不少还真成了杰出的女政治家,比如武则天、吕后,又比如北齐的前身北魏冯太后。可惜的是,陆令萱不是政治家,是北齐“伐木工”,她把高家的森林,砍成了光秃秃的荒野!陆令萱联合这几位品性极其恶劣的家伙,还有他那个嚣张跋扈的儿子穆提婆(瞧这名起的),卖官鬻爵,贪污,污秽宫闱,什么没底线的事都敢做。北齐好人没死绝,他们的胡作非为,遭到了赵郡王高叡、太尉斛律光和琅琊王高俨的反抗。陆令萱处理反对派的办法极其简单,从来不婆婆妈妈,她直接动用御用刘桃枝,干净利落地让朝堂安静下来。569年,刘桃枝受命杀太尉、赵郡王高叡。在华林园雀离佛院,刘桃枝拉断了高叡的筋骨,高叡气绝而亡。571年,刘桃枝杀琅琊王高俨。“刘桃枝反接其手。俨呼曰:‘乞见家家、尊兄!’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头负出,至大明宫,鼻血满面,拉杀之,时年十四。裹之以席,埋于室内。”572年,刘桃枝杀咸阳王、太尉斛律光。他们骗斛律光进宫,想乘其不备,从后面偷袭,但斛律光宝刀不老,刘桃枝竟然下不了手。只好叫另外三个大力士帮忙,用弓弦勒死了斛律光。斛律光一死,朝中再也没有反对声了,陆令萱很满意,不过她的幸福时光不多了。自作孽的高纬四年后,北周的大军到了!高纬又做了一件荒唐事——赶紧禅位给七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准备逃跑。树倒猢狲散,有个最机灵的猢狲,没等树倒,就提前拔脚跑到北周投降了——陆令萱的儿子穆提婆!这个仗着老妈势力作威作福惯了的家伙,本就是绣花枕头,白瞎了柱国大将军的名头。这会儿成了北周工作的标兵:大家快来向我学习,缴枪不杀,还有封赏!什么破孩子,难道就不能带着陆令萱一起逃吗?她可是你亲“掐你”啊!还是陆令萱够男人,她看着周围闪着怒火的眼光,毫不犹豫地把头伸进了绳套里......看完陆令萱的一生,不由纳闷,一个无根无基的女人,哪来的这么大能量,能够凭一己之力,把北齐天下活活葬送?其实还不是高纬作孽!陆令萱所有的权力都来自于高纬无条件的信任。高纬这个荒唐、残忍、放纵的皇帝,就是个天生的怪胎,他在位除了变态的,就是无边的享乐,和超越想象的荒唐。比如,大臣给他汇报工作,不能抬头看他,多看一眼可能就丢命(你瞅啥啊!汗!),时间长了都没人敢见他。比如他给所有的宫女都封官,还赏给她们价值一万金的裙子,和价值连城的镜子。比如他的鸡狗等宠物,拥有跟大臣们一样的封号。比如他喜欢观看,把人推进蝎子堆里的惨状!如此皇帝,哪有心思治国,权力对他来说,就是保证自己随心所欲的工具,那个叫“掐你”的人,又总能让自己开心快乐,不信任她信任谁?北齐亡的一点都不冤,亡得好!陆令萱肯定不是祖珽口中的女娲,倒有可能是女娲派来的九尾狐狸!
李世民杀光了自己所有的侄子,却留下了所有的侄女,是什么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除掉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又将十个侄子全部诛杀,但他却放过了所有侄女,他这么做并非是良心发现,而是因为留着这些侄女还大有用处。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在长安城玄武门爆发了一场宫廷之变,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部下提前埋伏在此,将前来上朝的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世民当场诛杀,史称“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派尉迟恭进宫向唐高祖李渊禀报,而看到李世民已经掌握局势,无奈之下的李渊只得同意立李世民为太子。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一方全面胜利而告终,但却并没有因此停止。在此之后,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均被李世民派人杀掉,并且,李世民还下令,将他们十人的名字从宗室的名册上删除。对于李世民的这个举动,后世多批评他为残暴冷血,并说他是由于担心留着这十个侄子的话,将来他们长大成人后悔对其进行报复,所以才会心狠手辣的下令将他们全部诛杀。正所谓“斩草除根、永绝后患”,这就是大部分人认为的李世民这么做的动机。表面上看,这种解释似乎合情合理,毕竟李世民杀了侄子们的父亲,称得上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双方的仇恨也就此埋下,因此,他这么做也有情可原。但是,却并不是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李世民的几个侄女就保住了性命。如果仅仅是为了斩草除根的话,那么李世民大可将他的几个侄女也一道杀死,反正手上都已经沾满了血,再多沾点也无所谓。但是,偏偏李世民却只杀侄子没有杀侄女,这又是为什么呢?背后又隐藏了什么呢?其实也很简单,李世民杀侄子是为了给手下人铺路,而不杀侄女则是因为她们还有大用处。很多人认为,李世民是担心他的这些侄子将来会对他进行报复,但实际上,他根本不担心这一点。之所以这么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已经成为太子,并且马上就是皇帝,而此时他的几个侄子,最大的也不过十岁左右,也就是说,此时的他们是没有能力报复李世民的。真要是想报复,那最起码得长到十几岁或者二十岁左右才行,而在这期间,李世民能做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将侄子们幽禁起来,除了提供吃喝之外,其他任何也不提供,这样如果养上十几二十年,那么即便是将来把他们放出来,也差不多成了一个。明朝的太子朱标死后,留下了几个儿子,而在朱棣赶走朱允炆后,对待大哥朱标的儿子就是采用这种,根据记载,朱标的三子朱允熥前后一直被囚禁了十五年之久,等到永乐年间时,他几乎与废人没什么两样。别以为李世民想不到这种,况且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发生过。即便是他的几个侄子体质和才能异于常人,但毕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生活在李世民的严密监视之下,要是他们胆敢有一点非分之心,那么李世民绝对不会坐以待毙。更何况,李世民在成为皇帝后,身边的护卫力量肯定要大大增强,作为他的几个侄子而言,无权又无势,又拿什么去暗害李世民。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李世民杀这十个侄子,还真不是担心他们将来会报复。既然不怕这些侄子们将来报复,李世民为何还要残忍地杀掉他们呢?难道他就不怕担上“暴君”的恶名吗?其实他这样做,首先是利大于弊,其次是不得不这样做。前文说到,李世民确实不担心侄子们将来会报复他,并且,即便是他们留住了性命,也没有能力报复李世民,但是问题就在于,他们报复不了李世民,但是会报复李世民的手下。比如在玄武门之变中居首功的尉迟恭,他可是结束李元吉性命的“直接凶手”。虽说这些孩子现在年龄小,但假如留住他们的性命,未来他们长大了,哪怕手里没有什么权力,但是皇室宗亲这个身份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有了这一层身份,杀尉迟恭或者尉迟恭的后人还是很容易的。哪怕是他们来阴的,作为臣子的尉迟恭和他的家人,又该怎么反抗?总不能还像杀李元吉一样再次杀掉他们吧?况且,即便是李世民能护得了尉迟恭一时,他能护得了一世吗?肯定不能。除了尉迟恭之外,还有众多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其他大臣,比如长孙无忌。比如侯君集等等,这些人可都是玄武门之变中的大功臣。因此,为了手底下人将来的安危,李世民才不得不痛下,将侄子们全部诛杀,以免留下祸患。为什么李世民会有那么多忠实的拥趸?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他把这些问题考虑到了,并且为手底下的人免除了后顾之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豁出命跟着他干。不然,明知道玄武门之变是一件诛九族的大罪,但为何像尉迟恭、侯君集等人还毫不犹豫地愿意去?难道就是因为李世民的人格魅力大?肯定不是,就是因为他们知道跟着李世民,不仅没有后顾之忧,并且也不用担骂名,李世民把所有一切都扛在了自己身上。玄武门之变中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就是李建成被李世民射落马下后,当时并没有马上断气,紧接着李世民前去追赶李元吉,却不慎掉落马下,而李元吉则趁势过来准备干掉李世民。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恭匆匆赶到,这才帮李世民解除了困境。那么,在尉迟恭赶过来之前他在干什么?根据当时的局势分析,他是补刀去了,而补刀的对象,正是李建成。也就是说,在李建成被射落马下后,尉迟恭看到李世民追赶李元吉,为了免除后患,策马来到了李建成身旁,并最终结束了他的性命。而是史料中,并没有记载是尉迟恭杀了李建成,所有的责任,全部都被李世民担了下来。这和李世民诛杀自己的十个侄子性质基本一样,从内心将他并不是很想杀自己的侄子,但是为了自己的手下,更为了自己将来的统治,没有办法,只能残忍一次了。而他之所以不杀侄女,原因则有两点。首先,这些侄女不具备像侄子一样的威胁。在封建时代,女人的地位很低,也没有什么势力可言,因此,这就让她们不可能成为李世民或者其部下的威胁。况且,李世民不管是杀李建成、李元吉,还是杀侄子,总之目的就是为了清除威胁和障碍,并不是为了杀而杀,在这些侄女不具备威胁的情况下,自然就会留她们的性命。另外,留她们性命,也算是给自己博一个好名声,这一点在当时很重要,毕竟李世民未来是要当皇帝的,为了朝局稳定和自身形象,肯定要有所考虑。这种既能彰显自己仁爱,又利于统治的事情,李世民自然会去干。其次,留着侄女,是因为她们还有大用处。什么作用呢?很简单,就是用她们来联姻,也就是把她们当做一种交换投机手段,嫁给需要嫁给的人。这一点其实不仅仅是在唐朝存在,包括在历史上,皇室用公主来进行联姻这种事情,就屡见不鲜。比如在汉朝时,就将汉家公主嫁给匈奴,只不过,当时所谓的汉家公主,要么是宫女选拔出来的,要么是一些不受宠的妃子所生的女儿。但不管原先是什么身份,经过朝廷一包装,就成了尊贵的皇家千金,而匈奴人也不辨真假,十分乐意娶一个汉家公主回来。除了把公主嫁给游牧民族之外,历代皇室还经常会与大臣进行联姻,比如某个重臣的儿子娶了皇帝的某个女儿,或者是某个大臣的女儿嫁给了某个皇子。这样的做法,其实也是皇帝在拉进双方关系,并稳定人心的一种策略,毕竟都成了亲家,那理所当然就该好好效忠皇帝了。因此,李世民留下了几个侄女的性命,目的也是如此。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李建成的二女儿李婉顺,她就是李世民作为联姻手段,嫁给了吏部侍郎刘林甫的儿子刘应道。刘林甫出身广平刘氏,隋朝时就是一名能吏,李渊建唐后,他又担任中书侍郎,因其颇有才干,被封为乐平县男,可以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臣。而李世民登基之后,自然要对这种能臣干吏多加笼络,因此,就将李建成的女儿李婉顺,许配给了刘林甫的儿子刘应道。除此之外,还有李元吉的几个女儿,情况大多也是如此。比如,李元吉的女儿文安县主,就嫁给了纪国公段纶的儿子段俨,李元吉的另一个女儿寿春县主,则嫁给了宰相杨师道的儿子杨豫之。尤其是寿春县主嫁入杨家,更能体现皇家与重臣之间的联姻性质。而这无一例外的,均是出自李世民之手,他几个侄女的婚姻,差不多都是他安排的,这便是李世民留着侄女们性命的主要原因,说白了,就是她们还有利用的价值。总而言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之所以杀掉侄子,并非是担心报复,而是因为这些侄子们未来会对李世民的部下产生直接威胁,因此为了部下考虑,这才痛下,而不杀侄女,则是因为她们还可以作为联姻的人选,继续发挥她们的作用。
一代女宰相上官婉儿为何惨遭黥刑
公元697年,73岁武则天养了2个男宠。她信任上官婉儿,床帏间的事,从来不避着她。但上官婉儿却悄悄和男宠幽会,还被武则天抓了个现行。当时,上官婉儿正和张昌宗耳鬓厮磨,武则天突然闯入,大喝:“汝敢近我禁脔,罪当处死。”说着,她拔出金刀,对着上官婉儿就刺,张昌宗连滚带爬,苦苦求情,最终,武则天留了上官婉儿一条命。只是,上官婉儿的额头,留下了永久的伤痕,虽然很小,但在那个时代,基本上等于毁了容。上官婉儿,是著名才女,怎么可能接受自己破相?于是,她亲手设计了梅花图案,画在眉间,不仅遮挡了伤疤,还让自己显得更加美艳。而京城,也因此流行起来了红梅妆。《酉阳杂俎》:“今妇人面饰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迹。 ” 以上,便是流传甚广的上官婉儿受“黥刑”的经过。 但,这个故事属实吗?上官婉儿真的受了黥刑吗?她真的和武则天的男宠有私情吗?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黥刑。黥刑,又称墨刑,是上古五刑之一,也是封建时期运用甚广的刑罚之一。简单来说,这种刑罚,就是在犯人脸上或者额上刺字,然后涂上黑炭,让他一辈子都洗不掉这个印记。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毁。加上,古代社会都是熟人社会,这种刑罚能让犯人非常丢脸,并且一辈子都感受到羞辱。《水浒传》中的刺字,也是黥刑的一种。这个刑罚,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回到问题本身。真的。从正史的记载来看,上官婉儿的确受了黥刑。《旧唐书》:则天时,婉儿忤旨当诛,则天惜其才不杀,但黥其面而已。据《旧唐书》记载,武则天称帝后,上官婉儿忤逆圣旨,按律当杀。但武则天怜惜她的才华,最后只给了她“黥面”的惩罚,以示警告。我翻阅了史料发现,开头的故事,源于一本《控鹤监秘记》的野史。并不是所有的野史都不可信,但有些野史,确实不怎么可信。这本书,内容主要是武则天和男宠之间的床帏事,并且有大篇幅描写夫妻之间的那种事,但史料价值不高。从人物性格来看,张昌宗,也不是上官婉儿喜欢的类型。正史上,和上官婉儿有牵扯的男人,有太子李贤、侍郎崔湜、唐中宗李显等。她完全犯不着去和武则天抢小白脸。当年,李显因为太惧内,还被上官婉儿拒绝了,而上官婉儿转头就投奔了韦皇后。从这些事例来看,上官婉儿是个十足十的野心家。理性主导,智谋为主,只谈利弊,不讲感情。她是罪臣之女,襁褓时期,就在掖廷当奴才,看惯了眼色。14岁那年,她却能靠着自己的才华,博取武则天的好感,并成功离开掖廷,成为人上人。后来,她还能搅弄大唐风云,参加神龙,跟随太平公主、韦皇后、李隆基,在几派势力中游走。这是何等惊人的才智?《旧唐书》: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儿……父庭芝,与仪同被诛,婉儿时在襁褓,随母配入掖庭。要知道,上官婉儿的爷爷上官仪,可是因为得罪武则天获罪的。换言之,武则天是她的仇人,但她却可以放下仇恨,靠着武则天,一步步完成自己人生的崛起。这样的女子,不会做对自己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据正史记载,遭受黥刑后的上官婉儿,依然深受武则天的信任。 武则天让她参加军国大政、给她生杀大权,并让她处理政务,行宰相的实权。《旧唐书》: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可以说,她几乎是武则天的左膀右臂,因而也有“巾帼宰相”的称呼。所谓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如果上官婉儿真和张昌宗有点什么,武则天还会信任她吗?武则天称帝时,已经67岁了,但她是女皇帝,无数人反对她。此外,无论是李家人,还是武家人,都盼着她早日仙去,好继承皇位。因此,当时的朝堂并不稳定,经常有各种小型的叛乱。有一次,武则天破获了一起谋反案,却意外在谋反策划的名单上,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名字。上官婉儿是她一手培养起来的秘书,可以说是最信任的人。当看到上官婉儿的名字时,她把上官婉儿叫过来,大发雷霆:“昔祖父(上官仪)有罪被诛,我念你才华出众,才重用你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将仇报,竟欲谋杀我。”然后,她下令将上官婉儿黥面。 上官婉儿弱弱解释,此举只是卧底。 武则天本就不想杀上官婉儿,听了她的解释,黥面的范围,也被缩小为一个小圆点。就这样,上官婉儿的眉间出现了永久的伤痕。这是武则天的警告。事实上,武则天当政期间,上官婉儿也不算安分,她一直在关注局势变化,虽没有明目张胆地倒戈,但也没有对武则天死忠。她在审时度势,后来还成了神龙的大功臣。上官婉儿是唐朝著名才女,她的才华,主要源于母亲郑氏的教育。在掖庭,母亲每天都会教导女儿研习诗词,广涉文史,明习吏事,她希望有朝一日,女儿可以大放异彩,甚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母亲的苦心没有白费。因为才华,上官婉儿得了武则天的青睐,走出掖庭,开始在政坛上发光发热。2013年,陕西发现了上官婉儿墓,墓志铭上清晰记载了她的一生,包括她的家族、生平、还有经历等等。她很喜欢诗词,为唐朝的诗词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死于唐玄宗李隆基之手。当年,李隆基还不是皇帝,他联合父亲一起突袭后宫,除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此时,上官婉儿选择的阵营是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是李隆基的姑姑,两人是一伙的。当时,太平公主还告诫李隆基,不要伤害婉儿。然而,上官婉儿太自信了。当李隆基的亲信刘幽求,率领包围上官婉儿住处之时,她直接让人把大门一开,然后拿出了一份遗诏副本递给刘幽求,说道:“我一直对李唐王朝是忠心耿耿的,这份遗诏就是我起草的,相信它能证明我的忠心,请将军过目。”这份副本,的确写了让李隆基的父亲李旦为参谋政事的诏令。刘幽求也不敢擅自动手,拿着遗诏去求见李隆基,岂料,李隆基一见遗诏,当即让人处死上官婉儿。他用的理由是:品行不端、迷惑皇帝、秽乱后宫。事后,李隆基又命人搜集上官婉儿的诗词,编辑成册。或许,李隆基对上官婉儿并没有恶感,只是,他认为这个女人太聪明,留下容易生变,不如快刀斩乱麻。你怎么看?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