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阿富汗是怎么样的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也是一中亚国家,并且是一个多山地,内陆国家。阿富汗是个多民族,多个派系神信仰组成的国家。阿富汗又是国内派互相争斗内乱的国家…地理位置,东边和相邻,南部与巴基斯坦,西部与相邻,北边与俄罗斯相近。关于阿富汗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上最乱的国家之一。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是大国相互争夺政治利益及经济利益,重中之重重要的场地…(上个世纪80个年代,苏联为了政治与经济利益,为了称霸世界…发动入侵阿富汗战争。最后无可奈何失败而告终…进入90年代中,依美国为首代表,打着联合国旗号,打着反恐怖战争旗号。发动战争…入侵阿富汗战争…
美国人发动战争,是为了资源石油…那么美国人发动入侵阿富汗战争是为了什么?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又是一个最不发达国家,也是一个派系相互争夺内乱战乱国家。美国人为什么在阿富汗打了二十多年战争?伤亡多数人…最终夹着尾巴溜走失败而告终…
阿富汗是一个什么样国家?东邻,西邻,南邻巴基斯坦,北是和苏联时期相邻,现在与俄罗斯相近。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国家,是个内陆国家,又是个最不发达落后的中亚国家,自然资源最贫乏内陆国家。更是一个内乱派系之争战乱国家。
阿富汗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阿富汗国家,是塔利班为首最大战斗力量及政治实力,也是反外侵犯最勇敢斗士…)是世界上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利益实力互相争夺交峰的重地中的重地…
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损失多少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都损失惨重,如果由日本关东军来打的话,那么整个过程会更加激烈。
苏德战争中,德军和苏军之间爆发了许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其中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会战被称为三大战役。这三个战役里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一场转折之战,德军在莫斯科战败后,他们可以用天气问题来抚慰官兵们的自信心,可是斯大林格勒再败给苏军,他们找不到任何理由来抚慰前线官兵们了。
账面上,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惨重,共损失兵力150万、坦克3500辆、火炮12000门以及飞机3000架,实际上德军最大的损失是的士气。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军的胜利让部队官兵认为己方可以战胜一切对手,但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彻底击毁,士兵们的战斗意志动摇起来,这也是他们后期不断失败的根源,这部分损失的价值无法估量。苏联的损失也不少,伤亡169万人,可是他们的损失让他们在战场上夺回了主动权,后面的库尔斯克会战更是让德军的精锐机械部队损失惨重,相对来说,他们付出的代价还是为他们换来了可观的回报。
曾经希望日本能够派兵进入苏联,日军从远东地区向苏联腹地进攻,然后与德军共同东西夹击苏联。如果日本能够如希望的那样,派出他们的关东军的话,那么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任务真的可能交由日本关东军。1942年,关东军的人数达到顶峰的120万,31个步兵师、11个步兵和坦克旅团、1个敢死队旅团和2个航空军。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关东军的坦克旅团和航空军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要是能够起到作用,那么德军也不会战败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巷战为主,坦克在城市小巷内无法自由推进,它们很容易成为苏军突击小分队的攻击目标。苏军的突击小分队由强击队、增援队和预备队组成,每个突击队中的增援队都携带了反坦克火箭、迫击炮和炸药,这些对付德国坦克都可以,对付日本坦克的话,那就更没问题了。二战的时候,日本的坦克主要是97式坦克,装甲厚度才25毫米,简直就是一堆脆皮,起到作用前就会被炸毁。斯大林格勒战役上,德军的轰击机之所以失去作用,那是因为苏军采取了非常聪明的作战。崔可夫命令他的第64集团军把阵地设置在接近德军的地方,两军之间的距离常常不超过30米,德国的轰炸机无法确保不错伤己方部队,因此他们不敢对地面进行大面积轰炸。如果是关东军到了斯大林格勒,那么他们的2个航空军估计也不会对地面进行大面积轰炸,否则日军也逃不过炸弹的波及。
关东军120万的总兵力不算多,苏联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投入了300万人,日军对苏军基本是1比2。德军输给苏联,很大程度是因为苏联官兵的顽强抵抗,苏军士兵在子弹打光后会和德军进行肉搏战,这让德军有点不知所措。关东军是否能够攻占斯大林格勒,关键也是要看他们的步兵作战能力,日本人与德国人不同,他们喜欢刺刀战,这会给苏军造成很大的伤亡。虽然苏军的伤亡会很大,但是不能低估他们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更何况斯大林已经颁布了“227号”命令,苏军士兵只要后退,那么全家都会受到牵连。苏联士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常常直到战死,手里还是紧紧地握着钢枪。日本人不怕刺刀战,但是他们怕不要命的打法,我们在八年抗战中已经验证了这一点。关东军的步兵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会与苏军进行大量的刺刀肉搏战,战争会相当激烈,但是他们根本无法战胜苏军,最后他们会和德军一样,兵败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战役,主要是以巷战为主,交战双方常常要进行近距离肉搏战,喜欢刺刀战的关东军肯定很喜欢这样的战场,可是他们真的无法打败苏联人,苏联人身上有他们无法征服的卫国之心。
当年车臣跟俄罗斯不死不休,如今车臣总统却成了普京死忠,这是为什么
目前来看,前独联体国家中,俄罗斯瞅着最不顺眼的是乌克兰。然而,自苏联解体之后,与俄罗斯最为对立的却是俄罗斯联邦的加盟共和国——车臣。而且,发生在俄境内的众多耸人听闻的也多出于车臣恐怖分子之手。1991年9月,曾在阿富汗战场上表现突出的车臣籍红军高级将领——杜达耶夫了车臣苏维埃,宣布车臣共和国独立,并出任首任总统。
当年底,苏联解体,俄罗斯自顾不暇,叶利钦无奈之下,选择了对车臣妥协。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联邦分配财产条约》(下图),俄联邦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北高加索军区的大量武器装备也移交给了车臣武装。此时,车臣的完全独立,仅差一份官方书面声明。
当然,俄罗斯从来没有承认过车臣独立,叶利钦与车臣和解只是俄罗斯高层的缓兵之计。
同时,叶利钦发现,车臣作为部落地区,部落帮派缺乏团结,也不是铁板一块,俄罗斯官方开始向车臣的宗教领袖卡德罗夫(现任车臣总统小卡德罗夫的爸爸)频频示好。
这个策略还是挺高明的:在能力不足时留下争议,用小股势力骚扰对手,同时在敌人阵营中扶植自己的人,等缓过劲来了再一举。
经历了两次惨烈的车臣战争,杜达耶夫也被俄军的导弹打死。在俄罗斯和车臣独立势力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局势开始峰回路转。
车臣的宗教领袖卡德罗夫起初是杜达耶夫的粉,也是车臣独立的坚定支持者。
然而,卡德罗夫逐渐发现,天天闹独立并不能给车臣带来繁荣和美好生活。尤其是两次车臣战争的血腥与惨烈和对生活毁灭性的打击,彻底惊醒了卡德罗夫。(下图,卡德罗夫父子)
特别是杜达耶夫的继任者,巴萨耶夫,一条筋的认为只要坚持与俄罗斯正面战场对峙,后方搞恐袭,就能使车臣独立。只要谋求独立,就得不惜代价,不顾普通人的死活。
而且,无论是杜达耶夫还是巴萨耶夫,都是行伍出身,既不懂经济、也不会外交与治国。车臣迟早得毁在他们手中。
加之,卡德罗夫深感到车臣已经日益成为了恐怖分子的基地,给民众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这与教义相违背,虔诚的教徒不应该成为嗜血的。
于是卡德罗夫决定脱离车臣势力。
1999年9月,第二次车臣战争中,当俄军攻打车臣经济中心古杰尔梅斯时,卡德罗夫公开号召民众支持俄军,帮助古杰尔梅斯被和平收复。
结果巴萨耶夫给气坏了,宣布解除卡德罗夫宗教领袖的职务,还缺席判决卡德罗夫死刑。实际上,巴萨耶夫的动作没什么实际影响。因为,俄军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取得了绝对胜利,巴萨耶夫为首的残余车臣势力已经逃到了深山中打游击。
而且,卡德罗夫方面看,其家族势力大,财力雄厚,宗教领袖的地位早已经深入人心,还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在车臣影响力远超过逃入深山的巴萨耶夫势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卡德罗夫与普京就此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2003年,车臣首次进行总统选举,卡德罗夫在普京的支持下,当选为车臣总统。但车臣势力一直盯着“叛徒”卡德罗夫,对他先后实施了5次,卡德罗夫都侥幸逃脱。
最终,2004年5月9日,当俄罗斯举行卫国战争59周年纪念日时,车臣首都格罗兹尼发生了爆炸,卡德罗夫在爆炸中不幸身亡。
之后,小卡德罗夫继承父亲遗志,接受了普京任命,成为车臣新任总统。虽说是总统,实际上就是部落酋长性质的父子传承的“土皇帝”。
小卡德罗夫很会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对普京的忠心。他公开谦卑地说自己就是普京的一名“步兵”,他本人和班子都坚定的维护统一,反对一切势力。
而普金也用高度“自治”让车臣表示了臣服。车臣平叛和治理方面的功劳,也是普金十几年如一日稳坐龙庭的一大卖点。
小卡德罗夫自小就是是横行霸道的“豪强”作风,比如,现在网上百度他,可能排名最靠前的是“小卡德罗夫强娶17岁少女(那年他39岁)当自己的第二房妻子”(下图)等各种欺男霸女的传闻;或者是小卡德罗夫号召车臣男人按照教义娶四个妻子,车臣的男人可以娶外国女人,但车臣女人只能嫁给车臣男人;或者是其家族垄断了所有灰色地带产业链,如、;或者是他家中养着狮子老虎,平时经常开着昂贵的跑车炫富等违背俄罗斯主流价值观的传闻。
为此,不仅西方的各种组织经常以此来批评卡德罗夫践踏,搞;甚至俄罗斯国内一些人也纷纷指责这是对于小卡的绥靖政策,不利于俄罗斯社会的法制与稳定,在抹黑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然而,普京对此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认真计较过。
毕竟,车臣要稳定,就必须有一个这样的霸气的政治强人来把控局面,而且此人还坚定的效忠自己。跋扈的小卡德罗夫一遇到普京就瞬间成了温顺的小猫猫,还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激动地说,愿意为普京而死。这已经非常理想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看出问题来了,对,小卡德罗夫的表达的是“效忠普京”个人,而不是“俄罗斯”这个国家,只能遥祝普大帝万寿无疆了.......
在普京的力挺下,小卡德罗夫上任以来,通过各种手段收编、遣散车臣境内其他军阀的力量,组成了属于他自己的内卫部队。这是车臣境内唯一的正规军,在行动上只听从卡德罗夫和普京的命令。
一方面,这种收编让车臣内部免于军阀混战的局面,军事上统一指挥是维持车臣和平的基础。
另一方面,对于生性好斗而不事生产(人口生产除外)的车臣人来说,整编行动让曾经的“车臣武装分子”保住了体面和饭碗,能继续在老本行上发挥余热。
比如,如今驻扎的俄军部队,就有车臣方面的(下图),在几次行动中,表现还是可以的。俄军发言人表示,车臣人多数是逊尼派穆斯林,与大部分多数人属于派,更容易与当地人相处,非常有利于俄罗斯执行各种作战任务。不过,感觉更重要的是,车臣人的名声让任何人打算与他们较量前都会三思一下......
目前,车臣局面基本已经长久的回归平静,美丽的城市在废墟当中重建(下图),2011年,曾经的血腥战场,竟被《每日电讯报》评选为世界五大出乎意料的旅游胜地之一。除了索契冬奥会前,又出来闹了一下以外,近年来,车臣在俄罗斯的强力压制下,都明显收缩了。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二战中,日本为何不与德国夹击苏联
日本没有配合德国夹击苏联,德国也没有配合日本夹击过苏联。德日之间属于互坑,日本并没有亏欠德国什么。并且先坑人还是德国,日本早在苏德战争之前就曾经两次挑衅苏联。而当时德国的反应让日本很是,早早的就对德国产生了不信任。
1936年11月,德日秘密签署了《反国际协定》。依照这个协定,德日双方有夹攻苏联的义务。
为了表示结盟的诚意,日本陆军主动挑起了张鼓峰事件。然而张鼓峰一战,日军丢脸丢大发了。本来是想露脸来的,结果没想到露的是自己的腚。
后来陆军擅作主张,把协定扩大成了德意日三国同盟(也就是三国轴心),遭到了海军的明确反对。
当时,日本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把德意日三国结盟的议案提交给内阁,日本海军将领当即提出了明确的反对。双方代表在内阁会议上大吵一架。
由于日本陆军、海军一向不和,因而当时这个争吵在陆军看来,就是海军故意找茬,为了反对而反对。双方剑拔弩张,一时间甚至还传出了陆军要刺杀海军大臣的传言。
但是其实,海军这一次真不是故意找茬。因为海军认为日本和德国结盟没有意义,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也不符合海军的利益。
然而,陆军的力量还是要强大一点。吵了几个月后,这场争吵最终以陆军胜利告终。因为时任内阁首相平沼骐一郎支持陆军。
作为结盟的诚意,陆军在已经有张鼓峰失败教训的前提下,又发动了诺门坎战役。准备借这一次挑衅在面前露露脸,为即将到来的德日夹击苏联的大决战预热。
结果大家应该都知道,日军再次蒙羞。本来想露脸的,这一次连菊花也露了。
战争期间,看穿了日军的水平,便在日军和苏军还在诺门坎厮杀的时候与斯大林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裸的把日本给卖了。
诺门罕战役的时间是1939年5月11日—1939年9月16日;
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时间是1939年8月23日;
看看这时间,日本人还在诺门坎跟苏军拼命的时候,居然跟斯大林媾和了。这么裸的,你说日本人心里能不愤恨的背叛么?
当然了,日本惹不起。于是日本上下便把怒火迁到了首相平沼骐一郎身上。平沼内阁在大丢面子,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只得黯然宣布解散。日本原定与德国夹攻苏联的计划也随之搁置。
▼替罪羊——平沼骐一郎▼
时间来到诺门坎事件后的第二年,随着德国在西欧的大杀四方,的下一个目标显然就是苏联了。于是三国轴心,共同对付苏联的提案又本陆军拿到了内阁讨论。这一次海军出现了分化,有一部分高层明确反对,也有一部分高层破天荒的支持陆军。在这种情况下,德意日三国结盟的提议终于在日本内阁获得通过。
但是,由于日本之前吃过德国的哑巴亏,对德国不信任。所以这一次即便是跟德国结盟了,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的完整方案。
并且,由于日本和德国结盟,以及日军的南进计划惹恼了美国人。美国警告日本再敢窥视东南亚,就完全断绝日本的石油和钢铁出口供应。
于是乎,在日军内部就产生了对美国开战的想法。比如当时日本海军的最高长官永野修身大将就认为日本一定要跟美国开战,夺取东南亚的石油资源,一劳永逸的解除美国对日本的资源扼制。
到了1940年底,日本的经济恶化。石油资源只够用一年,对的战争也只够维持两至三年时间,如果再不想出路,日本的经济有可能会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主张南下东南亚对英美开战的一派人占了主流。随后,这帮人制定了具体的南下计划,并于1941年初确定了南下东南亚为日本的新国策。
这也就意味,不管德国跟苏联是打是和,日本都已经决定对美国开战。不再掺和德国和苏联的战争。
同时这也能说明,日本高层普遍没有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习惯于走一步看一步。毫无大战略思维。
不过也没好拿去,他也是猪队友。德国对苏联开战的计划,事先压根就没有通知日本。
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发动了对苏全面战争。开战前的两个月,日本驻德大使曾经收到的通知,说他决定对苏联开战了。
然而,却并没有直接告知日本大使他进攻苏联的具体行动时间。
你说这是不是搞笑?两拨人一起去揍人,可是德国却不把揍人的具体时间告诉日本,这让日本怎么配合德国揍人?
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搞笑大师墨索里尼也有份。
在事先也把进攻苏联的计划告诉了墨索里尼,让他早做准备。可是墨索里尼却一心只想吞并希腊。结果意希战争打了半年,意军不仅没能灭掉希军,反倒被希军打的半死。为了救这个猪队友,只得把进攻苏联的时间一推再推。搞得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应该定在什么时间进攻苏联。
等到德国帮助意呆利解决希腊后,日本驻德大使大岛浩才根据与以及里宾特洛甫会谈结果,“猜测”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准确时间。而此时已经是1941年的6月,距离苏德开战已经只剩下半个月的时间。
试想一下,日本这边本来都已经确定了南下对美宣战的计划,但是突然有一天从柏林传来了消息,说德国半个月后要打苏联。这个消息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抓不抓狂?
半个月后,非常守信用,果然发动了苏德战争。开战的第一周,德军的进展非常之迅速,如摧枯拉朽一般狂扫苏军。
看到德军如此厉害,原先支持北上攻苏的一派人又占了上风。在这些人的鼓动下,日本临时制定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新国策——关东军特别大演习。
这个“关特演”的具体方案如下:
日军从本土调七个师团,从关内调四个师团,另外再从关内抽调六个师团作为总预备队。这十七个师团配合关东军和朝鲜驻屯军的十四个师团的兵力,总计三十一个师团,配合德军发动对苏联的围攻。(如果按照这个调配方案,关内要抽出十个精锐师团,国民的压力会大大减轻)
如果浩大的调兵计划,这在日本历史上是第一次。然而,这个计划压根就没执行。因为当时日军算了一账,发现关东军所储备的、粮食、汽油,分别只能满足北上攻苏师团,三个月、一个月、两个半月的作战消耗。
按照日军这种可怜的战争储备,苏军只需要把铁路线拆掉,公路线炸掉,所有的战略物资全搬走,且战且退,等一个半月后,日军就要往回撤。(走过去要花一个半月,往回走还要一个半月,不然就饿死在茫茫的西伯利亚了)
并且,就在日本发布关特演计划后,美国也迅速做出反应。罗斯福总统警告日本,如果不停止对苏作战方案,美国将会立即冻结日本的海外资产,并且对日本进行石油、钢铁禁运,这等于是直接把绳索套到日本人的脖子上了。
于是,当罗斯福的这次讲话后,日本意识到对苏作战是死局,日本要破解这个死局就必须要对美开战。因为日本无论做什么,怎么做,美国都会掐日本脖子。美国是日本怎么都绕不开的一堵墙。
至此,日本下定决心对美开战。而对苏作战的计划则彻底被废置。
综上所述,日本不配合德国进攻苏联,主要是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日本和德国一直都没有默契。从来都是各自为战,所谓的共同防共协定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东西,两国从来就没有一个具体的合作计划。
第二、日本和德国从没有真正信任对方。日本对苏开战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跟斯大林媾和了。等德国对苏开战后,日本也一样卖了德国。
第三、日本的实力真心不足以攻苏。日军的强项是海军,陆军是渣渣。以日军的机动能力估算,三十一个师团估计走不到莫斯科就全部饿死了。(参考英帕尔战役)
第四、日军的主要资源要从美国进口。而日军攻苏的计划遭到美国的制裁。美国是日本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一个障碍。如果日本一味的攻苏,只会加速自己的崩盘速度。